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发展系列论坛 > 2012苏州河论坛 > 媒体报道
新兴商贸•科技创新 2012“苏州河论坛”暨“浦江论坛” 领导、专家、企业家发言摘要
    编者按:2012“苏州河论坛浦江论坛918日由普陀区政协与民建上海市委联合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民建中央、市、区及有关部门领导,商贸科技领域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以新兴商贸·科技创新为主题,共同探讨区域新兴商贸科技发展之路,为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普陀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出谋划策。现将有关嘉宾的观点摘登如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市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关键时期。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商贸功能规划,在我国向服务经济战略转型和优化重组整体产业链中发挥先导示范作用;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商贸业集散能力,使上海逐步成为国内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并进一步成为国内外商品的展示、贸易中心、国内外资源的配置中心;三是促进要素集合,促使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人才、资本等要素向商贸业集聚;四是发展商贸金融,促进金融、贸易两者联动发展;五是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优选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形成领军型人才队伍,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关于普陀区发展转型的建议: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目标和区域商贸物流功能定位,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区综合功能贯穿十二五发展全局;加快形成以贸易功能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充分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努力实现新突破;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建立新型商贸流通产业体系,发挥商贸业辐射带动能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发展方向,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商贸业能级。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

    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上海要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结构,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能级,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全市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转型的过程中,上海各中心城区对商贸和科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普陀区,更是明确将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普陀区委、区政府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变原来由房地产业、传统商贸业等产业为支撑的经济结构,将新兴商贸、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的、可喜的成果。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集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为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为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发展作出积极的、有益的贡献。

中共普陀区委书记张国洪

  苏州河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它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经过20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普陀区已经从过去一个工业集中的区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商贸中心的地区,成为一个新兴的商贸区。 

  当前普陀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以提升发展聚焦度、经济外向度、产业能级度为主攻方向,正积极推动重点产业向一河五区集聚,大力推进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努力实现区域发展的五个转型,即:在产业升级上,推动传统物流业向平台经济转型;在重点地区开发建设上,推动苏州河工业区向现代商业商务旅游区转型、推动桃浦化工区向现代科技智慧城转型;在区域功能上,推动普陀从城乡结合部向上海城市副中心转型、从上海西大堂向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转型。通过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繁荣地区经济,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普陀人民。我们的目标是,经过10年或更长的时间,努力把普陀建设成为上海西部新兴的商贸科技区。 

    我们真诚地希望和期待,各位领导和嘉宾通过今天的论坛,为普陀今后的发展提出更多的指导意见,我们将珍惜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努力实现普陀的新发展、新跨越。

中共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孙荣乾

  围绕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目标任务,普陀区要在开放、聚焦、提升能级上下功夫。 

  关于开放:开放的水平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普陀区要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在观念上提升、思想上开放、模式上创新,努力吸引海内外人才,向发展态势好的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把本区的工作做好。 

  关于聚焦:一是政策上的聚焦,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精心布局普陀区相关工作和政策设计;二是集聚一批优质企业,区域内有施耐德、中国建材、中国建筑等一批优质企业,其发展模式和效益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都非常好,要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三是品牌聚焦,周边兄弟区县不断吸引品牌企业入驻,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在一河五区建设中注重引入和发展优质品牌。 

  关于提升能级:由于历史原因,普陀区仍然存在一些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距离较大的产业,我们要推动新的优质企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让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引领传统产业的发展升级,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得以整体提升。

 

普陀区政协主席钱城乡

    未来普陀要建设成为能够体现上海水平、双轮驱动(贸易集聚、科技引领)、区域联动、科学发展的上海西部新崛起的商贸科技区。在发展路径上,需要强化三个聚焦: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聚焦环境配套建设、聚焦体制机制完善。打造一河五区,关键是要提升一河五区发展能级,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承载区域:打造苏州河十八湾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休闲生活新地标,打造长风生态商务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打造真如城市副中心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城市枢纽节点,打造中环商贸区成为国际化现代生活魅力区,打造长寿商业商务区成为时尚商贸文化集聚区,打造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成为新崛起的科技智慧城。在推进方法和措施上应寻求新的突破,强化五个一:建立一套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发展一批新的平台经济,争取一批市级和国家级试点和示范基地,形成一种与区域内大院大所深度合作机制,组建一支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地的服务团队。

上海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顾嘉禾

  关于新兴商贸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我谈三个观点。 

  第一,商贸业与上海城市密切相关。商业的繁荣决定城市的繁荣,商业的规模决定城市人口的规模。 

  第二,新兴商贸业的主线。一是电子商贸业方兴未艾。2011年上海电子商贸交易额为5500亿元,今年上半年增长44%。二是功能区建设。如汽车、钢铁、黄金珠宝等功能区,打破了传统商贸业模式,融要素集聚、采购交易、创意设计、科技研发、品牌发布、展览展示、现代消费等功能为一体。 

    第三,采取措施,加快新兴商贸发展。一是制订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二是加大对新兴商贸的政策扶持。如财政部、商务部开展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三是培育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将上海建设成为贸易型总部的高地。

 

普陀区政协副主席、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汪胜洋

    关于普陀发展的方向:计划经济时代,上海近70%的商品是从普陀运输的,普陀也是大卖场最集中、发展最早的地区。但是,进入新阶段,普陀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普陀仍然要发展贸易,但层级必须提升,发展的内涵也要改变,其中,科技要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民营科技企业是助推发展的重要因素,普陀区有发展优势。 

  关于普陀发展的路径:要强调的是开放,开放分为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对外开放是上海的经验所在,周边地区需要上海的国际化平台,但完全靠对外开放是不足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向依赖度较高的地区受冲击较大。我们需要进行自主创新,建议普陀大力发展智能产业,推动商贸科技发展。智能产业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办公、智能制造等。

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敏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对普陀的启示有: 

  一、充分依托区位优势,确立开放水平决定发展水平的开放观和发展观,走一条外向带动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型自主创新之路。二、深度融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形成上海西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意识流和技术流汇聚中心。三、进一步完善桃浦园区建设规划,以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为目标,建设普陀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核心区、示范区。四、在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中,应重点考虑集群政策,科学制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有意识地促成产业集群发展。五、进一步明确各科技园产业定位,推行一园一主业发展原则,避免产业同构,引导各产业价值链细分环节在不同专业园区的集聚。六、城区经济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同样需要进一步强化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机制建设。七、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知识创新平台。八、加强企业主体培育,在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新突破。

东方卫视首席记者、主持人、上海市政协常委骆新

    关于文化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三个硬的现象较为显著,一是投资拉动经济的硬指标;二是土地硬化速度越来越快;三是人们思想乃至信仰的硬化十分明显,创新的成分日益减少。为此,需要以文化的思维看待发展问题,正如弗里德曼提出的世界是平的,文化是软实力,不能用硬办法,不能完全用地标的途径去构建,尤其是商业文化。商业文化要包容,要尊重多样化,尊重个性。从文化的思维来看,城市不能过于功利化、功能化、物化。城市发展要预留足够的公共空间,要形成公共舆论场,要尊重传统。此外,发展要摈弃空间的局限,要注重时间,注重效率。真正成功的企业都是在时间上获得成功,关键是要提高交易效率。

施耐德电气北亚区域物流总监尚德华

  施耐德电气自1979年进入中国以来,已成长为国内能效管理领域重要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已在中国设立3个研发中心,致力于研发新品,为工程技术和本地化提供支持。 

  施耐德电气的节能增效解决方案覆盖了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建筑和民用住宅五大市场。施耐德电气首次集成其在建筑楼宇、IT、安防、电力及工业过程和设备等五大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将其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通过标准的界面为各行业客户提供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平台,为企业客户节省高达30%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进一步执行走向西部的发展战略,扩展中国市场。 

  通过科学创新,我们才能通过新成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在经济发展上的提高。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同时,践行对中国市场增加投入的承诺。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信军

    今年是复星成立20周年,复星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净资产超过516亿元,管理总资产达1560亿元的大型投资集团。复星发展关键在于转型。 

  企业发展要顺势而为。复星发展的前18年,主要是产业集团运营方式。自前年开始,复星将企业定位转为投资及投资管理集团,通过管理第三方资金,降低负债率,使企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未来,复星将向以保险为核心的投资集团转型。 

  关于普陀发展的几个建议: 

  一是吸引世界500强公司的中国总部落户普陀。二是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壮大,加强对内开放,吸引中国本土优秀公司总部。三是重点吸引消费升级行业,研究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四是抓住中国从以间接融资为主逐渐向以直接融资为主转变的机会,引进与直接融资有关的牌照包括筹资机构。五是建立金融创新基地,鼓励吸纳更多金融创新的机构和产品。六是中国资产将成为全球投资的重点,打造普陀成为全球投资的中国资产配置中心。

麦德龙大中华区CFO、副总裁冯刘

  麦德龙作为一家商业超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 

  一、食品安全。麦德龙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建设。但是一家企业的力量很微弱,在此希望与政府、区内其他商贸企业一道为食品安全作出贡献,共同创造一个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系统。 

    二、如何扶持本土中小型零售商的发展。中国商贸业有两百多万中小型个体零售店和杂货店。随着众多国际连锁零售巨头在中国的扩张,本土个体零售店和杂货店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麦德龙致力于发展中小型零售商的发展,帮助本土中小型零售商客户提升竞争力,推动本土商贸业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行业的挑战。电商对传统零售商的发展已带来冲击,要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赢得顾客。

【打印本页】【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