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2022苏州河论坛 > 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摘要

董珞:凸显水岸联动效应,打造长三角水上会客厅

董珞的主旨演讲从介绍公司旗下的苏州河水上旅游项目开始,并从国际角度比较了世界其它著名滨水城市的建设情况。他认为,上海的水上观光游览提升空间巨大,苏州河旅游项目的通航将切实推动苏州河沿岸的商旅文体资源的融合发展,为打造水上会客厅奠定坚实的基础。

苏州河旅游项目现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紧密稳定的联动协同机制。他建议普陀区政府能够围绕水岸联动的目标,以规划设计提升城市风貌,以资源配置扶持企业发展,以持续营销打响品牌,通过政企合作共同做好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能级,促进水岸经济打响“半马苏河”品牌。

谈及下一步苏河怎么发展,董珞概括为三句话,规划为先,搭台为主,宣传为要。

首先是规划优先,苏州河贯穿整个上海,而且两岸都是城区,所以在城区规划与腹地纵深方面,它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绿化、灯光标识等景观规划上还有很大的作为,在码头周边的建筑桥梁,包括防汛墙、城市更新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次是政府搭台,政府的擅长是资源配置,企业的擅长是市场经营,二者各展所长各取所需苏州河旅游的水上功能是有限的,但水岸联动发展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希望区政府能够围绕码头提供优质的配套资源,让苏州河水上旅游与岸线旅游之间互动更为紧密。目前长丰公园码头将建成集咨询、导览、后传和输电、咖啡、餐饮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后续的码头也要能够结合苏河驿站,包括党建中心以及其他的商业空间的建设,实现共建共赢和共享。

最后是宣传,官方的宣传对于功能型公益类的城市观光项目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比如伦敦市政府就将泰晤士河水上观光作为整个城市旅游的核心体验之一进行集中的宣推。建议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对苏州河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多组织、多策划、多举办“半马苏河”为主题的宣传推荐活动,作为宣推城区形象,提升旅游经济的有效途径。也希望能够在拥有码头布点最多的普陀区,和区政府联手打造赛事节庆等活动,不断提升半马苏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就如何挖掘沿岸的商旅文体资源,全方位的打造苏州河旅游,董珞给出三点建议:一是把苏州河旅游打造成为品牌IP的聚集地二是把苏州和旅游打造成为赛事活动的集聚地把苏州河旅游打造成为人气流量的集聚地。

最后,董珞总结道:其一,水上会客厅吸引人的是水,留住人的是岸,只有水岸联动才能相得益彰。其二,会客厅是家人和客人相聚的地方,苏州河旅游既要能招揽游客,更要能吸引市民。其三,苏州河自古以来就是连通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水运通道,长三角地区的民族企业也都汇聚于此,发展于此,无论从历史现实还从未来的眼光来看,苏州河旅游都应该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体现我们的担当和作为。


彭婷婷:苏州河品牌塑造与都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创新路径

彭婷婷在主旨演讲中说到:“苏州河发展的关键词是奋进、发展以及生活,它是一条活着的属于人民的河流,这也是作为一个生活在苏州河边十几年,见证了苏州河发展变迁的人的感悟。”

彭婷婷谈到,“半马”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同时也承载着苏州河的历史进程和它的人文特质。

首先“半马苏河”是半程马拉松,海派烟火地。普陀段集中展现了苏州河工业文明的6个第一,无论从工业生产、工人文化、生活烟火还是沪市摩登等板块来看,“半马苏河”都是这个民族工业兴盛时代和不断奋进时代的主要传续者和创造者,那么在它的发展上应当也要包含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和它的时尚文化。

其次是半程马拉松绿色接力城。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的革新和创新,苏州河的整个治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和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营城思想。普陀段拥有全线滨河绿地面积第一,整个苏州河的发展不只是工业发展进程,不只是我们民族不断奋斗创新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我们立足于未来的生态营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引领下,我们所创造的时代生活样板和城市样板。

为了打响这一超级IP,就需要“创造内容”和“建立共情”,有公园、有绿地,下一步是如何让环境成为生产力,让生态与价值互相转化。彭婷婷建议建设“滨河快闪公园”“超级岸线公园”“桥下冥想公园”“造船工厂的运动乐园”,通过和已有的场馆进行串联,形成一个苏河之冠的大文博区,再辅以“创新营销”,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苏河两岸人们的水岸生活与艺术创想。

最后她总结到:“苏州河有四个见证,一是民族奋斗的见证;二是时代在进步的见证;三是人民幸福的见证;四是梦想启航的见证。希望我们能够汇聚到更多的精英力量,不断提亮我们“半马苏河”的文化底蕴、生态颜值、青春底色,希望我们所有人一起,为了苏州河续写一个更好的时代篇章!”

汪胜洋:聚焦高端、聚焦核心、聚焦起步

汪胜洋的主旨演讲主要从三个观点出发,聚焦高端、聚焦核心、聚焦起步

从历史来看,普陀迎来发展新机遇,当前急需高端突破,补齐短板,构建发展新格局。普陀存在高端性概念和资源不足的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区域、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高质量发展的,是适合高级人才的,是适合时尚年轻一代的?这样的环境在哪里?普陀作为中心城区的门户,要明确自身定位,依托苏河优势,提出高端的概念,建设高端的环境,吸引高端的企业和人才。我相信“半马苏河”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给普陀未来的发展以空间。

从现实来看,产业发展面临转折,上海继续聚焦核心突围,围绕新赛道,形成新生态。研究上海现状发现,现在新兴产业很多,但真正能“保持新兴”的不多,纵观五大新城有许多相同的业态,要避免产生内耗,我们需要探索全新的赛道。在这过程中有三点是我认为重要的,一是低碳,二是金融,三是元宇宙。低碳是基础,它可以是低碳企业、低碳科技、低碳金融等等;金融是必要条件,上海是国际金融大都市,现在又是金融的时代,金融能给发展带来增量;最后是元宇宙,元宇宙是最契合苏河“文创+科创”模式的一个概念,上海有新天地,我们就要在苏河湾打造一个元宇宙天地。

从起步来看,我们要开好局起好布,特别要强调普陀现在提出的“人靠谱事办妥”的口号,确切的说它是体制,是制度,是只属于普陀的特色。我们要做高端起步,实际上要从一个点开始起步,以“品臻国际”这个成功案例出发,如何在“半马苏河”再成功一次,只不过这一次我们更加聚焦于元宇宙,更加聚焦于未来产业和未来人才的需要。

最后以三点作结尾,一是“半马苏河”需要一块施展的空间以适应核心环节的未来产业发展。二是“半马苏河”需要做好综合规划来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三是“半马苏河”需要圆好普陀人的梦,把我们的短板补上,把我们心里的遗憾补上,让城市发展更顺应百姓生活。

王振:激发“半马苏河”活力优势,打造长三角城市会客厅新高地

王振的主旨演讲主要从两个话题出发,一是长三角城市会客厅新高地的概念内涵与定位;二是如何激发“半马苏河”的活力优势

上海市在“一江一河”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就提出“打造具有水岸魅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其中包括服务功能集聚带、科技创新活力带、文化遗产展示带、文化旅游体验带、体育休闲活动带。对普陀来说,会客厅汇的是什么?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平台、文化还有智慧。那么新高地又新在哪里,王振认为,一是高端资源的聚合高地,二是服务平台枢纽高地,三是创新孵化汇聚高地,四是辐射动能扩散高地。

就如何激发“半马苏河”活力优势,王振总结如下:

1.按照世界级滨水区标杆,规划建设标识度高、国际化特征显著的会客厅空间形态(长三角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大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链接中心城区的重要节点)。

2.按照新高地的定位,大力注入和提升服务功能。如对应国家推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围绕长三角率先推进的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一体化、枢纽化、国际化、智能化),争取引进和建设一批枢纽型交易市场设施、信息交互设施和现代物流网络设施。

3.积极对标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着力释放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大力度吸引长三角各地在半马苏河设置功能性、区域性总部;积极吸引交易平台机构、信息交互机构、研发机构入驻;吸引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入住普陀)。

4.创新引才用才政策与机制。争取实施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如对缴纳个税超过15%的部分采取灵活返回;低税低费切实减轻创业企业负担);建设适合候鸟型人才、柔性流动人才的人才公寓与社群配套设施,留住、用好这类人才。

【打印本页】【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