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水岸经济”注活力 普陀区这三条街或将换新颜
—
在“2020苏州河论坛”上,专家们为苏州河岸如何“旧貌换新颜”建言献策。
10月29日,“2020苏州河论坛”(下称“论坛”)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举行。苏州河论坛每年一届,如今已是连续举办的第十四届。
苏州河普陀段是上海中心城区中岸线最长、腹地最足的水岸,普陀自当做出表率作用。在本届论坛上,专家们为苏州河岸如何“旧貌换新颜”建言献策。
苏州河的前世今生
苏州河作为黄浦江主要支流,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境内仅次于黄浦江的第二大河。
1848年,上海道同与英国领事签订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将吴淞江书写为“苏州河”。
20世纪20年代,上海已形成了沪西工业区与沪东工业区。
1998年,上海开始实施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
步入21世纪后,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中近半数政府授牌的创意仓库分布在苏州河两岸。
2007年,上海提出“要挖掘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脉,着力发展水岸经济”。
2018年,上海“一江一河”战略的明确提出,如果说“一江一河”的一半是苏州河,那么苏州河的一半在普陀。
苏州河已跃升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
未来如何利用苏州河激发滨水地区活力,进而带动整个普陀区的城市品质提升,是普陀区接下来需要精心谋划和重点着力的关键议题。
完善“水岸经济”
2018年10月,苏州河(普陀区段)沿线贯通及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启动。
苏堤春晓、河滨香景园、半岛花园、康泰公寓,这些小区都位于苏州河沿岸,沿河岸线常年被小区占用(康泰公寓段岸线权属为小区所有)。目前,这些岸线均实现贯通和开放。
苏州河结合“水岸”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完善“文化+经济”“记忆+消费”的产业链,挖掘独一无二的创意,为消费者创造难忘的消费体验;鼓励市民培养新的生活方式,将新消费、新习惯融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市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姜冬冬表示,“经济发展是普陀目前最大的短板。”
苏州河有滨水商业潜力,但水岸经济需要添活力。
其中,长寿第一湾将打造成为最具艺术气息的创意中心、最具活力的文化消费地。沪西第十湾将打造成为最具国际风范的文化演艺圣地、最具活力的众创舞台。长风第十八湾将打造成为城市型儿童研学旅游中心、苏州河沿岸智慧产业的策源地。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敬东提出建议,如: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结合红子鸡、昌化路两侧老旧街区进行城市更新,打造艺术主题的文创园,将长寿湾的艺术与文创产业集群化;优化三条街,利用普陀路挖掘文化底蕴、发展夜市经济,依托昌化路衔接地铁站与商圈之间的通道,构建宜昌路特色步行街道、连接梦清园与天安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