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2021苏州河论坛 > 媒体报道
聚焦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打造“海纳小镇”
9月29日下午,上海普陀区政协与市政协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联合举办2021“苏州河论坛”,此次论坛围绕“海纳小镇”建设、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海纳小镇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为主题。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表示,目前海纳小镇已经被列为未来上海建设的七大数字化经济转型示范区之一,将被打造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承载地和先行试验田。 据介绍,该小镇在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内,面积为3.12平方公里,这里汇聚了孵化服务、科研院所、休闲商业、生活配套等产城融合多元业态,将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的“三镇”联动发展。 据悉,为推动普陀建设数字化转型高地,普陀区政协组织相关智库专家和区政协人才库委员,历时数月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了具有较高前瞻性和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论坛现场,上海普陀区政协副主席严永强代表区政协发布2021年重点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海纳小镇建设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功能研究”初步成果。 报告认为,海纳小镇落位真如城市副中心,顺应了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持续推进和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的态势,准确把握了当前面临的后疫情时代生态、健康和“云经济”“非接触经济”刚性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等重大机遇。报告提出了以海纳小镇赋能、引领和示范真如城市副中心三大行动策略,最终成为普陀区首个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中央活动区的战略目标。 严永强表示,在真如城市副中心“十四五”发展目标成为长三角公共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到“十五五”中期,侧重在生活、经济、治理、数字化三大领域打造海纳小镇智能引擎。重点发展以海纳工程院为载体的数字思想创新,积极经营以数字总部、数字创新创业企业为领先的数字产业,以积极数字科技金融企业为支撑的数字资本。力争将真如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长三角数字化转型发展引领区。到“十五五”末,以数字思想创新、数字高端产业、数字科技金融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纳小镇名誉镇长王坚表示,城市数字化不完成,我们的双碳目标是没有可能完成,因为世界上70%以上的能源是在城市内部消化掉的。所以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让城市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所有数字化的技术使我们能用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来换回更高生活的品质。” 专家:搭建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链要把握产业特征 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当中,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提了七个。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看来,其中影响最大的,或者说能够对经济形成引擎的就是人工智能。王振表示,搭建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链、创新链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他的产业特征,“只有把握这个产业特征,才能更好的吸引人工智能企业入驻。” 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特征,王振归纳了五个方面: 一是计算化。计算化的背后算法、算力涉及到背后更多的人才的。 二是数据化。所谓数据化,关键数据要流动,要成资源。王振表示,现在实际上大量的数据还没有流动,包括公众数据。怎么让数据流动畅通起来,还需要解决。 三是场景化。有场景就必须有对应的项目投资,相关的企业才有机会来推进。 四是智能化。物联网是把万物连起来了,但是人工智能是万物自连,特别是能源的自连。现在可以看到先进的企业,越来越不靠人工,而是智能化的决策、执行,这些都非常精准。 五是类人化。人工智能越来越向人的思维、行动靠近。这是一个无限空间,可能会培育更多大的产业出来。但也会碰到很多难题,比如机器人的伦理道德问题。 王振表示,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的势头很好,现在正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尽管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上的我国还有不足,但反过来这也成为我们的需求。所以这种需求是最好的动力。“现在各地方都在聚力布局人工智能,对上海的海纳小镇来说,处于跟长三角对接节点的区位,具有集群优势。所以可以把特别的人才,特别的数据通过创新突破聚合到海纳小镇,形成聚力。这是海纳小镇的机遇。”
【打印本页】【收藏本页】【关闭本页】